2021年以來,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醫保局、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聚焦服務“三個一”,積極回應群眾“急難愁盼”。省醫保局率先全省上線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借助信息系統統一的優勢,大力推動高頻事項異地通辦,全力開展普通門診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積極推進門特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工作,使廣東醫保參保人員安全感更強,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濃。
一、謀劃布局政務服務高頻事項“一盤棋”
我省基本醫保實行市級統籌,為打破群眾辦事的屬地限制,2021年年初就謀劃部署各地積極開通國家醫保服務平臺、廣東政務服務網、“粵醫?!钡榷嗲谰€上服務,為參?;颊咛峁┏青l居民參保登記、異地就醫備案等18項高頻服務事項“指尖辦”“零跑腿”,實現全省服務“一盤棋”。如,跨省異地就醫備案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粵醫保小程序等移動端渠道實現掌上辦,參?;颊呖呻S時隨地在線辦理備案后,直接在異地聯網定點醫療機構實現就醫直接結算,“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效顯著。
二、積極架構普通門診費用異地結算“一網通”
廣東是流動人口大省,一直以來我省高度重視解決流動人員異地就醫“跑腿”“墊資”問題。在率先實現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的基礎上,2021年重點推進了異地就醫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實現醫療保險住院、普通門診、門診特定病種全領域直接結算。截至2021年底,全省開通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功能的醫療機構2595家,開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功能的醫療機構2568家,共計為參保人提供異地就醫費用結算718.3萬人次,醫?;鹬Ц?03.59億元。提前1年多完成國家醫保局要求的所有縣區至少有1家醫療機構開通普通門診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業務的任務,切實為百姓辦實事、解難題。
三、潛心打造門診特定病種醫保服務“一體化”
“治療周期長、待遇認定難、異地結算繁”是困擾慢性病患者的難題,通過多措并舉,積極打通門特醫保服務“最后一百米”,實現門特病種線上和線下、就醫和結算、本地和異地服務“一體化”。一是將門診特定病種范圍從28個擴展至全省統一的52個,單次處方醫保用藥量從4周延長到12周,切實提升醫保待遇。二是參保人員通過互聯網在定點醫療機構復診的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實現“就醫不出門”。三是將門特待遇認定權限下放至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參?;颊咴诰歪t確診時可同步完成門特待遇認定。四是實現全省統一的52個病種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積極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5個門特病種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工作。如,陽江市參保人黎某某,10月在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門診進行惡性腫瘤治療,其醫療總費用42470元。在省內異地就醫門特費用直接結算改革前,其須先自行墊付全額醫療費用,攜費用清單、發票和病歷資料等回陽江市醫保經辦機構申請零星報銷。改革后,黎某某在醫院就醫結算時,僅需支付由個人承擔的5857.58元,剩余的36612.42元由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結算。不僅減輕了參保人的經濟壓力,而且節約了報銷的時間成本和路程。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深入推進醫保領域“放管服”改革,聚焦政務服務“三個一”,直接結算范圍更廣、流程更簡化、服務更便捷,有效解決了參保群眾辦事難、辦事慢、來回跑等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享受更方便、更高效的醫療保障。